未來十年,就是人類命運的十年。氣候變遷如今已經威脅到全人類的生存,我們迫切需要通力合作,盡速減緩暖化趨勢。要避免災難性的氣溫上升,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(IPCC)的建議,全球必須在2030年前使碳排放量達到峰值,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。要達成這個目標,全球每年需要投入5-7兆美元用於氣候行動和綠色轉型。推動創新氣候科技和解決方案將是關鍵所在。從交通運輸、能源、農業到製造業,氣候科技的應用範圍廣泛,市場潛力不可限量。中美歐等國家和地區也紛紛提出淨零目標,並出台重量級政策與資金挹注氣候科技發展。
氣候變遷威脅生存 減碳刻不容緩
地球氣溫上升已突破前所未有的速度。熱浪、乾旱、水災等極端氣候現象頻繁發生在我們身邊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(IPCC)的報告指出,若不採取行動大幅降低溫室氣體排放,本世紀地球升溫幅度可能遠超過1.5度的安全上限,對人類生存構成重大威脅。
要避免災難性後果,IPCC呼籲全球必須在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,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。這需要動員全球每年5-7兆美元氣候融資。其中,推動創新氣候科技和解決方案是當務之急。
氣候科技 潛力無限 範圍廣泛
所謂氣候科技,泛指所有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、適應氣候風險、促進碳中和的新興技術和商業模式。它的應用範圍廣泛,從交通運輸、能源、農業到城市建築、空調、汙水處理等,無一不包。
具體來說,電動車、自動駕駛、共享出行等新車技術,太陽能、風能、生物能、氫能、電池儲能等清潔能源,精準農業、細胞培養農產品、人造肉等,以及各行各業的碳盤查、智能製造、零廢棄生產等,都是氣候科技重要的組成部分。它們為減碳提供了無限可能。在這些領域中,投資增長速度最快的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、能源和農業三大板塊。據彭博社統計,2021年這三大領域吸引了氣候科技總融資的近八成。
資金追逐氣候商機 科技供不應求
氣候科技無疑是當今全球最炙手可熱的投資方向。截至2021年底,全球累計氣候科技融資已突破1兆美元大關。預計2023-2025年,每年將有超過1500億美元注入氣候科技領域。
以氣候科技龍頭企業Tesla為例,2010-2020十年間其股價就已增長了127倍之多。再看人造肉界巨頭Beyond Meat,2019年IPO後不到一年股價就暴漲近8倍。可見資本市場對氣候科技的追捧熱情之高。
在各國政策大力推動下,氣候科技需求正在迅速升溫。但現有的技術和產能還遠遠跟不上市場增長,供給愈發捉襟見肘。二零二三至二零二五年,光是電動車領域全球每年蓄電池缺口就將高達400-600GWh。充電樁缺口更是高達1000萬個。
政策加速 綠色過渡
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現實,歐盟、美國、中國等地也紛紛提出2030年和2050年的碳中和目標,並采取強有力政策措施推動綠色過渡。
歐盟於2021年7月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,徵收進口產品碳排放費用,鼓勵歐洲企業減碳;美國則於2022年8月通過降低通貨膨脹法案,在十年內投入約3700億美元支持氣候、清潔能源相關計劃。這將加速美國乃至全球綠色科技創新的腳步。
中國「十四五」規劃也明確提出2030年前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%,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峰。可見,在各國政策推動下,未來氣候科技市場需求勢必倍增。
氣候危機催生商機 加速綠色轉型
氣候危機正在加速全球綠色轉型的步伐。作為氣候變遷的罪魁禍首,傳統化石燃料的地位將被迅速動搖;而太陽能、風能等清潔技術必將順勢而起,主導能源和交通運輸的未來。
在其他行業領域,氣候風險也將促使公司調整發展戰略。ESG投資(環境、社會和公司治理)和可持續金融正在快速興起,成為企業轉型的重要驅動力。
政策、資本和社會發展三位一體,將共同推動氣候科技和綠色經濟的蓬勃發展。氣候危機不僅是挑戰,更蘊藏無限商機。現在就來參與吧,共創人類可持續未來!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