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參加國際展會?你不能不知道的5個準備要點
參加國際展會對於企業來說不只是將攤位布置好那麼簡單,它是一次與國際買主面對面、展示品牌實力、收集市場情報的重要機會,然而許多初次參展的企業往往忽略了前期準備的重要性,導致現場表現失常甚至資源浪費,因此在決定參展前,企業應該從參展目的、預算規劃、攤位設計、宣傳策略到人員安排全面思考,才能真正把握展會帶來的效益與機會。

明確設定參展目的
很多企業參展是因為「大家都在參展」或是「政府有補助」,但這樣的參展往往缺乏成效,建議企業要明確設定目的,例如是要找代理商、拓展當地品牌知名度、開發通路還是測試新產品反應,不同的目標會決定展會的選擇與現場活動的安排,也能協助團隊聚焦投入資源並衡量成果,建議可制定具體KPI,如收集名片數、預約會議場次或預期合作提案數,讓參展變得更具策略性。
精準選擇合適展會
展會百百種,選錯展會等於浪費預算與時間,參展商應先了解目標市場的產業重點與買主來源,並透過展會官網查詢歷年參展商名單、參觀者背景與國家分布,進一步確認展會是否與自身產品定位匹配,也可向主辦單位索取展後報告或向曾參展業者請教經驗,部分展會雖然規模大但買主不精準,反而不如選擇聚焦型的垂直產業展,更能接觸到高品質客群。
提前規劃攤位與行銷素材
攤位設計不僅是視覺美觀,更是溝通工具,企業可依照產品特性設計展示動線與互動體驗,並搭配燈光、布旗、視覺主軸等營造記憶點,此外行銷素材應提前準備,包括雙語型錄、價目表、名片、影片簡報等,也可設計QR碼導流至官網或社群,若預算允許也可安排現場贈品或抽獎活動吸引參觀者停留,讓現場互動成為後續開發的起點
培訓參展人員與分工明確
再好的攤位如果人員應對不當也可能錯失良機,參展前應挑選熟悉產品、能英語溝通並具銷售經驗的同仁參與,並明確分工,包括主動接待、技術介紹、名片收集與記錄、排定會議與即時回覆訊息等,展前可模擬買主提問與應對流程,確保團隊現場專業又親切,此外也可事先安排輪班表與休息時間,避免人員疲憊影響表現。
展後跟進計畫要立即啟動
許多企業錯在展後無跟進,導致潛在商機流失,建議企業應在展前就設計好展後跟進流程,包括名單分級、Email模板、通話排程、簡報寄送與客戶資料建檔等,若有導入CRM系統更佳,能提升追蹤效率與轉換率,也建議可透過社群平台分享展會成果與照片,增強品牌曝光並持續吸引潛在客戶注意,記住展會只是開端,後續才是關鍵。
這五個準備要點看似基本,卻往往決定了參展成效的成敗與否,企業唯有提前布局、充分準備,才能將一場國際展覽變成真正的商機起點。